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5的文章
圖片
  中醫皮膚科專題 — 燒燙傷 任之堂中醫診所鄭名惠醫師                 一般居家多為煮菜熱油、洗澡熱水、酒精或化學藥品灼傷,或高壓電電傷,燒燙傷嚴重程度會根據皮膚燒傷的深度分類: 一度燒傷 又稱表皮燒傷,僅損傷表皮。 臨床症狀:皮膚疼痛、乾燥、發紅,很少起水泡,約 5-10 天內癒合。常見為曬傷。 二度燒傷,也稱為部分厚度燒傷,涉及表皮和真皮的損傷 二度燒傷(淺層部分皮層燒傷) 也稱為淺二度燒傷或淺層皮膚燒傷,表皮及真皮乳頭層上層的損傷。 臨床特徵:皮膚疼痛、潮濕、滲出液、紅斑,、起水皰、腫脹、疼痛難忍,按壓時皮膚變白。 2-3 週內癒合。 二度燒傷(深層部分皮層燒傷) 也稱為深二度燒傷或深層皮膚燒傷,從表皮到真皮深層(如網狀真皮)的損傷。 臨床特徵:觸覺感覺喪失、水泡容易剝落,壓力下不會變白、淡白色或固定紅色外觀、皮膚脫落面積裸露、 21 號針刺延遲出血。癒合可能需要 2-3 週以上。 三度燒傷,也稱為全層燒傷 損害所有皮膚層,包括皮下脂肪。 臨床特徵:觸摸無感覺、 深棕色、棕褐色或白色,外觀可能呈燒焦和乾燥狀,或堅硬和蠟狀,或皮革感,無水泡,壓力下無白斑,針刺下無微血管再充盈或出血。癒合不良,通常需要皮膚移植。 四度燒傷 涉及皮膚、肌肉、肌腱和 / 或骨骼的所有層損傷,皮膚呈白色,炭化或半明,受影響區域無針刺感覺, 通常需要皮瓣或截肢。可能需要進階的外科手術處理。   不同燒傷程度的皮膚區段。 一度燒傷(上層)僅影響表皮(皮膚的表層),通常由曬傷引起。二度燒傷延伸到真皮的深層,並伴隨水泡形成。三度和四度燒傷超過表皮和真皮,深入到脂肪、肌肉或骨骼的底層,並可能需要進階的外科手術處理。       ...
圖片
  三伏貼來了 ~~ 中藥敷貼療法 !! 任之堂中醫診所鄭名惠醫師   大家是不是常聽到「三伏貼」、「三九貼」?這其實是「中藥敷貼療法」中的一種。也就是使用一些性質辛溫的藥物(或特殊藥物),敷貼在特定穴位,於一年最熱和最冷時節來提升人體陽氣,治療虛寒症。這也是中醫的特色 -- 「冬病夏治,以熱治寒」的概念。   有沒有科學根據呢 ? 來看看以下這些研究文章。 2016 年的期刊《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impact factor:8.554 中有一篇香港中文大學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章《 Randomized trial of acupoints herbal patching in Sanfu Days for asthma in clinical remission stage 》,收集 323 名【哮喘】患者,隨機分配到中藥穴位敷貼組 ( 在夏日的 3 個最熱的三伏天日期,總共 3 次一次貼 2 小時 ) ,或安慰劑組,【結果】發現 中藥穴位敷貼明顯降低哮喘患者急診就診率、住院率、門診就診率,和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頻率 。   2010 年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 4-year Impact Factor : 5.696 一篇中藥敷貼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章《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Herbal Patchingfor Allergic Rhinitis: 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收集 43 明有過敏性鼻炎症狀 ( 鼻水、打噴嚏、鼻塞、鼻癢 ) ,且 IgE 值升高 (8-10 歲 >88 IU/ml; 成人 >165.3 IU/ml) 和升高的 ECP(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患者,隨機分配為中藥敷貼組 ( 一週 1 次,一次貼 3 小時, 3 次為一療程,總共 2 療程 =6 次敷貼。 ) ,或對照組。【結果】發現 中藥穴位敷貼明顯改善打噴嚏、流鼻涕、鼻子發癢和眼睛發癢,而 SF-36 生活質...
圖片
  中醫治療新冠後遺症,穩定又有效 任之堂中醫鄭名惠醫師     自從確診新冠肺炎後,即便快篩陰了,是不是還覺得身體怪怪的, 咳嗽有痰 ( 癢癢就咳、夜咳導致睡不好 ) 、喘、胸悶痛、心悸、倦怠無力、睡不著、皮膚癢、掉髮、肌痛或關節痛、焦慮或情緒低落、腦霧 ( 注意力或記憶力變差 ) 、頭痛頭暈、或嗅覺味覺異常 … 等等,各種症候持續都不會好,沒錯,這就是 新冠肺炎後遺症 (post-COVID syndrome) ,也稱 長新冠 ( Long-COVID) 。     許多婦女也反應說,確診時剛好遇到月經週期,身體變得非常疲倦,月經量突然變少,或週期變得不規則。這是因為新冠病毒會形成免疫風暴(大範圍發炎),破壞黏膜,製造小血栓,所以才有上述各種症狀發生。     以中醫觀點, 新冠屬熱病毒, 邪熱亢盛,會在人體誘發激烈的免疫交戰 , 而出現發燒、疼痛 … 等發炎症狀,急性期可以用西藥,或清冠一號方抗病毒,解除上呼吸道發炎現象,病程進入下呼吸道 ( 肺部 ) ,或急性症狀消失後,因 邪熱亢盛耗傷人體陰液精氣,如同戰爭後遍地焦土待修復,就是中醫最擅長的部份了。     所以持續疲倦無力、喘咳者,中醫可以清補肺氣陰;頭暈胸悶、喉嚨有痰的,加重溫心陽化痰 。 至於睡眠不安穩、胃口差、口乾、頭痛、反覆發熱、盜汗不止,在中醫來看,是熱病後期,餘熱未盡,簡單用一些清熱安神、芳香醒脾的中藥,例如竹葉、霍香、紫蘇 … 等等,就能讓患者不再夜半反覆醒來 。     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價值,在患者處於免疫風暴期時,減緩免疫過亢的嚴重發炎現象,在臟器功能受損時 ( 長新冠期 ) ,能穩定地支撐功能,並協助身體恢復。       多篇篇系統回顧分析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疫情防治的作用。發現中藥可降低高風險人群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 2 型( SARS-CoV-2 )的機率。對於輕型和中型 COVID-19 患者,能緩解相關症狀、縮短核酸轉陰時間,並降低病情轉為重症的比率。對於重型和危重型 COVID-19 患者,中藥可改善發炎指數與血氧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