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皮膚科專題—燒燙傷
任之堂中醫診所鄭名惠醫師
一般居家多為煮菜熱油、洗澡熱水、酒精或化學藥品灼傷,或高壓電電傷,燒燙傷嚴重程度會根據皮膚燒傷的深度分類:
一度燒傷 |
又稱表皮燒傷,僅損傷表皮。 臨床症狀:皮膚疼痛、乾燥、發紅,很少起水泡,約5-10天內癒合。常見為曬傷。 |
|
二度燒傷,也稱為部分厚度燒傷,涉及表皮和真皮的損傷 |
||
二度燒傷(淺層部分皮層燒傷) |
也稱為淺二度燒傷或淺層皮膚燒傷,表皮及真皮乳頭層上層的損傷。 臨床特徵:皮膚疼痛、潮濕、滲出液、紅斑,、起水皰、腫脹、疼痛難忍,按壓時皮膚變白。2-3週內癒合。 |
|
二度燒傷(深層部分皮層燒傷) |
也稱為深二度燒傷或深層皮膚燒傷,從表皮到真皮深層(如網狀真皮)的損傷。 臨床特徵:觸覺感覺喪失、水泡容易剝落,壓力下不會變白、淡白色或固定紅色外觀、皮膚脫落面積裸露、21號針刺延遲出血。癒合可能需要 2-3 週以上。 |
|
三度燒傷,也稱為全層燒傷 |
損害所有皮膚層,包括皮下脂肪。 臨床特徵:觸摸無感覺、 深棕色、棕褐色或白色,外觀可能呈燒焦和乾燥狀,或堅硬和蠟狀,或皮革感,無水泡,壓力下無白斑,針刺下無微血管再充盈或出血。癒合不良,通常需要皮膚移植。 |
|
四度燒傷 |
涉及皮膚、肌肉、肌腱和/或骨骼的所有層損傷,皮膚呈白色,炭化或半明,受影響區域無針刺感覺, 通常需要皮瓣或截肢。可能需要進階的外科手術處理。 |
|
不同燒傷程度的皮膚區段。
|
一度燒傷(上層)僅影響表皮(皮膚的表層),通常由曬傷引起。二度燒傷延伸到真皮的深層,並伴隨水泡形成。三度和四度燒傷超過表皮和真皮,深入到脂肪、肌肉或骨骼的底層,並可能需要進階的外科手術處理。 |
皮膚是人體最大屏障,一般非嚴重燒燙傷發生時,首先就是避免液體流失和傷口感染,會給予抗生素軟膏或抗菌敷料(含銀敷料、含抗生素敷料),也會根據症狀給予解熱鎮痛劑,施打破傷風疫苗。若是出現較大水泡,可以使用新的乾淨的空針去除,但要盡力保存皮膚完整,不要撕去表皮,水泡液體內容物變混濁、限制活動或損害關節功能,要盡快處理。深度達真皮層時,傷口會持續滲液,可先使用石蠟/油性敷料再用紗布,避免換藥時再次撕裂新長的皮膚且疼痛。
中藥中有一些記載可以使用在燒傷的藥物,例如:《藥物圖考》記載地榆調敷湯火傷,《綱目》提到大黃治諸火瘡。《幼科金針》指出紫草做藥膏可治水火傷,發泡腐爛。一些大陸臨床研究的論文也使用清熱解毒的黃芩、黃連、黃柏、金銀花,加上涼血的牡丹皮,生肌長肉的傷科藥(乳香、沒藥、白及),可抗菌減緩傷口滲液、發炎潰瘍疼痛。而藥物劑型除了內服外,還有藥浴浸泡、油膏、散劑。
圖片為酒精燒傷的患者,使用內服藥及中藥膏治療,疤痕少恢復快。
(圖片刊登經患者同意)
參考資料
1.
Shehan Hettiaratchy 1, Remo
Papini.Initial management of a major burn: II--assessment and resuscitation. BMJ.
2004 Jul 10;329(7457):101-3. doi: 10.1136/bmj.329.7457.101.
2.
Shehan Hettiaratchy. Remo
Papini.Initial management of a major burn: I—overview.BMJ. 2004 Jun
26;328(7455):1555–1557. doi: 10.1136/bmj.328.7455.1555.
3.
Melanie Stander. Lee Alan
Wallis.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s.Emerg Med Int.
2011 Sep 4;2011:161375. doi: 10.1155/2011/161375.
4.
Emillia C O Lloyd 1, Blake C
Rodgers, Michael Michener, Michael S Williams.Outpatient burns: prevention and
care. Am Fam Physician. 2012 Jan 1;85(1):25-32.
5.
路艷花、張明、李文勇、李清華。中藥浸浴在四肢燒傷殘余創面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國燒傷創瘍雜志. 2025, (02),120-124。
6.
戴虹虹、張超、侍作亮。中藥湯劑聯合濕潤燒傷膏治療臁瘡的臨床療效及對創面愈合的影響。系統醫學. 2024,
(12),192-195。
7.
吳興旺、辛國華。中藥制劑在燒傷治療中的應用進展。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4, (01),98-10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