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新冠後遺症,穩定又有效
任之堂中醫鄭名惠醫師
自從確診新冠肺炎後,即便快篩陰了,是不是還覺得身體怪怪的,咳嗽有痰(癢癢就咳、夜咳導致睡不好)、喘、胸悶痛、心悸、倦怠無力、睡不著、皮膚癢、掉髮、肌痛或關節痛、焦慮或情緒低落、腦霧(注意力或記憶力變差)、頭痛頭暈、或嗅覺味覺異常…等等,各種症候持續都不會好,沒錯,這就是新冠肺炎後遺症(post-COVID
syndrome) ,也稱長新冠( Long-COVID) 。
許多婦女也反應說,確診時剛好遇到月經週期,身體變得非常疲倦,月經量突然變少,或週期變得不規則。這是因為新冠病毒會形成免疫風暴(大範圍發炎),破壞黏膜,製造小血栓,所以才有上述各種症狀發生。
以中醫觀點,新冠屬熱病毒,邪熱亢盛,會在人體誘發激烈的免疫交戰,而出現發燒、疼痛…等發炎症狀,急性期可以用西藥,或清冠一號方抗病毒,解除上呼吸道發炎現象,病程進入下呼吸道(肺部),或急性症狀消失後,因邪熱亢盛耗傷人體陰液精氣,如同戰爭後遍地焦土待修復,就是中醫最擅長的部份了。
所以持續疲倦無力、喘咳者,中醫可以清補肺氣陰;頭暈胸悶、喉嚨有痰的,加重溫心陽化痰。至於睡眠不安穩、胃口差、口乾、頭痛、反覆發熱、盜汗不止,在中醫來看,是熱病後期,餘熱未盡,簡單用一些清熱安神、芳香醒脾的中藥,例如竹葉、霍香、紫蘇…等等,就能讓患者不再夜半反覆醒來。
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價值,在患者處於免疫風暴期時,減緩免疫過亢的嚴重發炎現象,在臟器功能受損時(長新冠期),能穩定地支撐功能,並協助身體恢復。
多篇篇系統回顧分析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治的作用。發現中藥可降低高風險人群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的機率。對於輕型和中型COVID-19患者,能緩解相關症狀、縮短核酸轉陰時間,並降低病情轉為重症的比率。對於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藥可改善發炎指數與血氧飽和度、縮短住院時間,並降低死亡率。在康復階段,中醫有助於改善患者症狀、促進器官功能恢復、提升生活品質,並降低核酸復陽的機率。多項機轉研究表示,中藥是透過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方式去抗病毒、抗發炎、免疫調節及保護器官功能等機制發揮治療COVID-19的作用。
鄭名惠醫師曾在疫情期間代表豐原醫院參與清冠一號方的研究計畫,也在疫情期間專責醫院協助治療大量患者,歡迎有確診後遺症患者諮詢專業中醫師。
參考資料
1. Zhao
L, Tian C, Yang Y, Guan H, Wei Y, Zhang Y, Kang X, Zhou L, Li Q, Ma J, Wan L,
Zheng Y, Tong X. Practice and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Front Med. 2023 Dec;17(6):1014-1029. doi:
10.1007/s11684-023-1040-8. Epub 2023 Dec 29.PMID: 38157191 Review.
2. Kang
X, Jin D, Jiang L, Zhang Y, Zhang Y, An X, Duan L, Yang C, Zhou R, Duan Y, Sun
Y, Lian F. Efficacy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Chin Med. 2022 Feb 28;17(1):30. doi:
10.1186/s13020-022-00587-7.
留言
張貼留言